网上科普有关“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
在英语中“Inter ”的含义是“交互的” ,“net”是指“网络 ” 。简单地讲,Internet是一个计算机交互网络,又称网间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 ,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 ,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但这并不是对Internet的一种定义 ,仅仅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从网络通信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以TCP/IP网络协议连接各个国家 、各个地区、各个机构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网 。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一个集各个部门 ,各个领域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一体,供网上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网。今天的Internet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网络的涵义,它是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来概括Internet ,但是这个定义应从通信协议,物理连接,资源共享,相互联系 ,相互通信等角度来综合加以考虑。一般认为,Internet的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簇的国际互联网络 。
Internet是一个网络用户的团体,用户使用网络资源 ,同时也为该网络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Internet是所有可被访问和利用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Internet的历史和发展
Internet最早来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建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 。从60年代开始,ARPA就开始向美国国内大学的计算机系和一些私人有限公司提供经费 ,以促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计算机网络的研究。1968年,ARPA为ARPAnet网络项目立项,这个项目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必须能够经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战争,当网络的某一部分因遭受攻击而失去工作能力时,网络的其它部分应当能够维持正常通信。最初 ,ARPAnet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它有五大特点:
⑴支持资源共享;
⑵采用分布式控制技术;
⑶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⑷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
⑸采用分层的网络通信协议 。
1972年,ARPAnet在首届计算机后台通信国际会议上首次与公众见面,并验证了分组交换技术的可行性 ,由此,ARPAnet成为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ARPAnet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TCP/IP协议簇的开发和使用。1980年,ARPA投资把TCP/IP加进UNIX(BSD4.1版本)的内核中 ,在BSD4.2版本以后,TCP/IP协议即成为UNIX操作系统的标准通信模块 。1982年,Internet由ARPAnet,MILNET等几个计算机网络合并而成 ,作为Internet的早期骨干网,ARPAnet试验并奠定了Interne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异种机网络互联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
1983年 ,ARPAnet分裂为两部分:ARPAnet和纯军事用的MILNET。该年1月,ARPA把TCP/IP协议作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其后 ,人们称呼这个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网际互联网为Internet,TCP/IP协议簇便在Internet中进行研究,试验,并改进成为使用方便 ,效率极好的协议簇 。
与此同时,局域网和其它广域网的产生和蓬勃发展对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1986年,NSF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 ,NSF建立了自己的基于TCP/IP协议簇的计算机网络NSFnet。NSF在全国建立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这些地区网络和超级计算中心相联,最后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联起来。地区网的构成一般是由一批在地理上局限于某一地域 ,在管理上隶属于某一机构或在经济上有共同利益的用户的计算机互联而成,连接各地区网上主通信结点计算机的高速数据专线构成了NSFnet的主干网,这样 ,当一个用户的计算机与某一地区相联以后,它除了可以使用任一超级计算中心的设施,可以同网上任一用户通信,还可以获得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和数据 。这一成功使得NSFnet于1990年6月彻底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Internet的主干网。
NSFnet对Internet的最大贡献是使Internet向全社会开放 ,而不象以前那样仅仅借计算机研究人员 、政府职员和政府承包商使用。然而,随着网上通信量的迅猛增长,NSF不得不采用更新的网络技术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1990年9月 ,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先进网络和科学公司ANS(Advanced Network&Science,Inc)。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s的速率传送数据,相当于每秒传送1400页文本信息。到1991年底 ,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已同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通 。
1969年12月,当ARPAnet最初建成时只有四个结点,到1972年3月也仅仅只有23个结点 ,直到1977年3月总共只有111个结点。但是近十年来,随着社会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发展,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信息的意识,对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重视越来越加强 ,这些都强烈刺激了ARPAnet和以后发展成的NSFnet的发展,使联入这两个网络的主机和用户数目急剧增加,1988年 ,由NSFnet连接的计算机数就猛增到56000台,此后每年更以2到3倍的惊人速度向前发展,1994年 ,Internet上的主机数目达到了320万台,连接了世界上的35000个计算机网络。现在,Internet上已经拥有5000多万个用户 ,每月仍以10-15%的数目向前增长,专家预测,到1998年 ,Internet上的用户将突破1亿,到2000年,全世界将有100多万个网络,1亿台主机和超过10亿的用户 。今天的Internet已不再是计算机人员和军事部门进行科研的领域 ,而是变成了一个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海洋。在Internet上,按从事的业务分类包括了广告公司,航空公司 ,农业生产公司,艺术,导航设备 ,书店,化工,通信 ,计算机,咨询,娱乐 ,财贸,各类商店,旅馆等等100多类,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构成了一个信息社会的缩影。
中国早在1987年就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先通过X.25租用线实现了国际远程联网,并于1988年实现了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E-MAIL通信 。1993年3月经电信部门的大力配合,开通了由北京高能所到美国Stanford直线加速中心的高速计算机通信专线。1994年5月高能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正式进入了Internet网 ,与此同时,以清华大学为网络中心的中国教育与科研网也于1994年6月正式联通Internet网,1996年6月 ,中国最大的Internet互联子网CHINAnet也正式开通并投入营运,在中国兴起了一种研究,学习和使用Internet的浪潮,中国的用户已经越来越走进Internet ,而Internet则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人科研工作甚至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Internet起源于1969年,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能在爆发核战争时保障军队内部的通信联络,由其下属的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ARPA)建立了一个由4台计算机互联而成的试验性的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当时ARPAnet计划的目标时建立一个快速 ,方便的网络,使美国军方分布广泛,各自独立的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传输信息和数据,并且在诸如断电 ,线路中断,甚至遭受核打击等各种复杂条件下,仍有能力自己处理和恢复故障 ,保证数据通信稳定和可靠 。1976年,ARPAnet上的节点计算机已发展到57个,连接各种不同的计算机100多台 ,联网用户2000多人。这时,ARPA开始把参与ARPAnet研究的科研人员召集起来,开一些非正式的会议 ,共同探讨有关的技术问题。1979年,ARPA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委员会ICCB(Internet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Board,网际控制与配置委员会),以协调和指导网际互联协议和体系结构设计 。新的网络协议定名为TCP/IP ,英文全称为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这时INTERNET一词才正式出现。
1980年,ARPA开始把ARPAnet上运行的计算机转向新的TCP/IP协议 。1982年,美国国防部通过命令方式要求所连入ARPAnet的网络必须采用IP协议(即INTERNET协议)互联。并且,在1983年完成了这种转换 ,这也是国际互联网叫INTERNET的原因。同年,美国国防部通信署(Defense Communication Agency, DCA)将ARPAnet分成了两个独立的网络:一个仍叫ARPAnet(用于进一步的研究);一个叫MILnet(用于军事通信) 。
ARPAnet网络和TCP/IP技术的成功,使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i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认识到网络将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为了使科研人员可以共享以前军方只为少数人提供的超级计算设施 ,1985年,NSF出资在全美建立了五大超级计算中心,并于1986年建立了一个成为NSFnet的高速信息网络。该网络互联了NSF的所有的超级计算机 ,并连入了ARPAnet 。这样NSFnet取代了ARPAnet成为了INTERNET的主干网。NSFnet同样采用TCP/IP协议,并且NSFnet面向全社会开放,使INTERNET进入了以资源共享为中心的实用服务阶段。从此 , INTERNET开始迅速发展,很快走向了整个世界。
互联网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是阶段性的、带有产业更替色彩的 ,整个产业结构从底层到应用层都在不断发生彻底的重构过程 。那么互联网到底在向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经过调查和研究,互联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互联网从“链接”向“连接”的转变。这也是COWMALS的前提 。整个互联网站与站之间、网站跟用户之间的连接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相对轻的弱连接,向深度的数据交互的强连接转变 ,这是一个特征。这个趋势在我们的调研数据中可以体现出来,网站的外部流量来源结构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搜索虽然占比还是比较大,但是已经弱化了 ,SNS 、微博成了网站流量增长的新动力,社会化网络将连接未来。
互联网内各个节点、各类要素之间正在经历一个连接、重新连接的过程,运营者们要思考的是 ,如何在自身 、用户与其它应用服务之间建立最广泛有效的连接性 。
第二个特征是开放+分布,一站之内的模式彻底终结。从2010年开始,站长们更多地开始实施开放的布局 ,以及服务的提供模式、服务的分发模式等,已经从原来的封闭做站、从站与站之间单纯的互换链接,转变为走向丰富的分发模式。调查数据显示 ,近80%的站长会把网站和开放平台进行整合,以获得更多的用户 。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站长都选择了拥抱互联网的开放潮流。
毫不夸张地说,从网络层 、数据层、终端层、OS层 、Web层到应用层 ,“开放”正在重塑整个互联网的产业结构体系。不仅仅是大平台要开放,中小服务商更要在开放布局的基础上提供分布式的服务 。
第三个特征是Web+App两翼齐飞,构建互联网服务商基本业务的新格局。为什么这么说呢?互联网在从信息网络向应用网络转变 ,而Web浏览器是统一的容器,App应用作为增量表现力更是强劲。未来网络将是天下四分的局面:Website、Web App、移动App 、Software,只不过Web离云更近一点 ,所以说Web是COWMALS的基础。
有人说Web部分会越来越少,今后App、视频部分会有更大的占比 。但我们的数据分析认为,Web依然是所有网站的基础。目前PC互联网已有的基础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广告目前还是最主要的盈利点,各个站长从盈利模式考虑,还对PC抱有很大期待。所以说 ,尽管互联网正在App化,但App和Web2.0仍然是一个互相补充的关系 。Web+App可以两翼齐飞、互相结合,这才是互联网服务商的基本业务格局。
第四个特征是移动设备终端开启的新时代。手机移动设备是Web+App布局的核心,互联网服务商的重心正在全面向Mobile移动 。DCCI去年的一项调查就发现:中国用户登录微博和SNS的方式中 ,手机登录占比均在35%以上;手机网民将于2013年全面超越PC网民。另外,从开发者的角度看,微博开发者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上 ,用户也是更加倾向于使用各种各样的APP应用。
移动中心时代的到来,随时随地、人机合一的特性,使得照搬PC互联网行不通了;移动应用环境下 ,“碎片 ”会更碎,粉末化生存状态会更加明显 。
第五个特征是互联网App化。App成为应用的基本形态,客户端软件向Web App演进。从App生态来讲 ,不管是基于OS的App还是基于移动各种各样的App分发通路,一定是多渠道 、多通路、多个分发平台 。不过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管是移动App还是Web App ,目前整个市场已表现出集中度显著提高的趋势,当用户越来越愿意通过一两个平台使用App的时候,其他的App平台是否有竞争力?
之前有过“站长未来不需要再做站,做App就好”的论调 ,笔者认为这过于极端。虽说手机里的互联网、浏览器的Web服务地位和作用会相对弱化些,但还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对于站长来说 ,需要更多地把Website与APP结合,这个过程中一定会形成以移动环境为中心的多平台 、跨平台格局,难度系数对中小站长来说会比较高 ,不过这一转变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第六个特征是LBS将成为各类互联网服务的标配 。LBS是指基于位置的服务,这一特点也是COWMALS的基准。过去我们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模式,如对用户进行判别的话 ,IP是比较重要的信息。但在移动互联网,尤其是随着位置服务的发展,人机合一的阶段已经到来 ,现实和虚拟的连接性得到空前的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位置就成为服务的基准 。
第七个特征是网络正在向社会化网络的方向演进。从我们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整个中国互联网其实已经社区化了。因为由用户所产生的内容流量占比已经超过了一半,而其他占比 ,尤其是新闻资讯占比甚至有明显下降,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占比没有太明显的变化,视频占比有一个明显上升 。这样的一个趋势 ,也正是所有站长更多地选择把未来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社区这个部分的原因。
不过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社会化网络和社交网络不是一个概念。在社会化网络里,不仅包括人和人的关系 ,更多的是人、信息、物 、各种应用,包括人和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种Social关系的概念也在不断延展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 ,当手机设备与社会化网络相碰撞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极强的化学反应,开发、运营、应用 、消费这条生态链将会被引爆。
关于“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涵阳]投稿,不代表易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bb4.com/cshi/202508-18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网号的签约作者“涵阳”!
希望本篇文章《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网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网络的特点是什么(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