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问题一: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情节概括 贾诩两次击败曹操 ,曹操大败,因李通接应得救 。
曹操害怕袁绍,郭嘉为之释疑。
曹操欲征吕布,骗袁绍打公孙瓒。
结连刘备 ,被陈宫截获,吕布进攻刘备,刘备坚守 。
夏侯敦来救 ,战高顺,被曹性放箭伤左目,拔箭 ,连眼珠拔出。
叫“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吃了,冲前干掉曹性 ,但被高顺击败,众人救了,曹操败。
问题二:三国演义18回概括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拔矢啖睛 曹操率兵讨张绣 ,贾诩献计击败偷城的曹操军队,张绣约刘表截击曹操后路。曹败回后约刘备攻吕布,吕布知情后率军攻刘备,曹军来援救时夏侯被曹性射中左眼 ,拔矢啖睛 。
问题三:三国演义的第十八回主要内容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敦拔矢啖睛
却说贾诩料知曹操之意,便欲将计就计而行,乃谓张绣曰:“某在城上见曹
操绕城而观者三日。他见城东南角砖土之色 ,新旧不等,鹿角多半毁坏,意将从此处攻进 ,却虚去西北上积草,诈为声势,欲哄我撤兵守西北 ,彼乘夜黑必爬东南角而进也。绣曰:“然则奈何?”诩曰:“此易事耳 。来日可令精壮之兵,饱食轻装,尽藏于东南房屋内 ,却教百姓假扮军士,虚守西北。夜间任他在东南角上爬城。俟其爬进城时,一声炮响,伏兵齐起 ,操可擒矣 。”绣喜,从其计。早有探马报曹操,说张绣尽撤兵在西北角上 ,呐喊守城,东南却甚空虚。操曰:
“中吾计矣! ”遂命军中密备锹?爬城器具 。日间只引军攻西北角。至二更时分,却领精兵于东南角上爬过壕去 ,砍开鹿角。城中全无动静,众军一齐拥入 。只听得一声炮响,伏兵四起。曹军急退 ,背后张绣亲驱勇壮杀来。曹军大败,退出城外,奔走数十里。张绣直杀至天明方收军入城 。曹操计点败军 ,折兵五万余人,失去辎重无数。吕虔 、于禁俱各被伤。
却说贾诩见操败走,急劝张绣遗书刘表,使起兵截其后路 。表得书 ,即欲起
兵。忽探马报孙策屯兵湖口。蒯良曰:“策屯兵湖口,乃曹操之计也 。今操新败,若不乘势击之 ,后必有患。”表乃令黄祖坚守隘口,自己统兵至安众县截操后路;一面约会张绣。绣知表兵已起,即同贾诩引兵袭操 。
且说操军缓缓而行 ,至襄城,到U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 ,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因即下令屯住军马,大设祭筵 ,吊奠典韦亡魂。操亲自拈香哭拜,三军无不感叹 。祭典韦毕,方祭侄
曹安民及长子曹昂,并祭阵亡军士;连那匹射死的大宛马 ,也都致祭。次日,忽,荀差人报说:“刘表助张绣屯兵安众 ,截吾归路。”操答书曰:“吾日行数里,非不知贼来追我;然吾计划已定,若到安众 ,破绣必矣。君等勿疑 。 ”便催军行至安众县界。刘表军已守险要,张绣随后引军赶来。操乃令众军黑夜凿险开道,暗伏奇兵 。及天色微明 ,刘表、张绣军会合,见操兵少,疑操遁去 ,俱引兵入险击之。操纵奇兵出,大破两家之兵。曹兵出了安众隘口,于隘外下塞 。刘表、张绣各整败兵相见。表曰:“何期反中曹操奸计!”绣曰:“容再图之。”于是两军集于安众 。
且说荀探知袁绍欲兴兵犯许都,星夜驰书报曹操。操得书心慌 ,即日回兵。
细作报知张绣,绣欲追之 。贾诩曰:“不可追也,追之必败。 ”刘表曰:“今日不追 ,坐失机会矣。”力劝绣引军万余同往追之。约行十余里,赶上曹军后队 。
曹军奋力接战,绣 、表两军大败而还。绣谓诩曰:“不用公言 ,果有此败。”诩曰:“今可整兵再往追之 。 ”绣与表俱曰:“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今番追去,必获大胜;如其不然 ,请斩吾首。”绣信之。刘表疑虑,不肯同往 。绣乃自引一军往追。操兵果然大败,军马辎重 ,连路散弃而走。绣正往前追赶 。忽山后一彪军拥出。绣不敢前追,收军回安众。刘表问贾诩曰:“前以精兵追退兵,而公曰必败;后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究竟悉如公言 。何其事不同而皆验也?愿公明教我。 ”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 ,非曹操敌手。操军虽败,必有劲将为后殿,以防追兵;我兵虽锐 ,不能敌之也:故知必败 。夫操之急于退兵者,必因许都有事;既破我追军之后,必轻车速回 ,不复为备;我乘其不备而更追之:故能胜也。”刘表、张绣俱服其高见。诩劝表回荆州,绣守襄城,以为唇齿 。两军各散。
且说曹操正行间 ,闻报后军为绣所追,急引众将回身救应,只见绣军已退。
败兵回告操曰:“若非山后这一路人马阻住中路 ,我等皆被擒矣 。”操急问何人。
那人绰枪下马,拜见曹操,乃镇威中郎将,江夏平春人 ,......>>
问题四:三国演义17,18,19,20回梗概
问题五:三国演义14,18回主要内容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拔矢啖睛
问题六:请问三国演义第十八回主要内容 曹操与张绣、刘表作战,双方互有输赢。刘备为吕布所逼 ,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但夏侯敦被吕布部将曹性射伤左眼 。
问题七:三国演义第13-18回主要内容 第十三回 李喙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蔼拔矢啖睛
问题八:三国演义 第一回到第十八回概括 300字 《三国演义》章回体式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一百二十回。作者罗贯中 ,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长小说、戏曲的通俗文学家。他在民间传说 、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资料 ,加以整理和创造,写成了这部长篇巨著 。书成以后,在流传过程中还经过许多人增删润色 ,直至清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又对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书的艺术水平。这就是现在通行的本子《三国演义》――故事梗概明朝罗贯中著。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 ,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 。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刘备不甚读书 ,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为汉室宗亲。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曹操幼时 ,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 。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 ,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 。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 ,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 ,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 ,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玄德助刘虞平黄巾 ,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 ,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 、曹操入宫杀宦官 ,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 ,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 ,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 ,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 。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 ,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 。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 ,立袁绍为盟主,讨卓 。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 ,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 ,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 、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 ,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 *** 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 ,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 ,大失天下之望 ”,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 、亦离袁而去 ,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 ,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 ,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 ,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
收集《三国演义》中的对联至少30对要评析!
第18回: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拔矢啖睛
张绣用贾诩为谋士 ,结连刘表 、屯兵宛城,预谋夺驾 。曹操闻报大怒,急欲兴兵讨伐 ,却又怕吕布乘机偷袭许都。荀彧献计安抚吕布,曹操于是亲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宛城。
张绣见曹兵势大,只好依贾诩之言 ,献城降曹 。曹操不废一兵夺得宛城,酒醉得意之时竟与张济之妻张绣之婶邹氏——通奸。张绣不堪其辱,发誓报仇。
贾诩让张绣一面以整肃新降逃兵为由移屯中军 ,一面暗使偏将胡车儿用酒灌醉曹操身边勇士典韦,盗得他的双戟。在曹操与邹氏迷醉在温柔乡之时,兵袭大帐 。
典韦虽奋力死战,但终因手无兵器勇战而死。曹操乘此机会上马逃跑 ,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都于乱中战死。于禁等众将奋力拼杀,曹军才转败为胜 。张绣引败兵投刘表,曹操班师回许都。
另一边刘备为吕布所逼 ,曹操派夏侯敦前去相助,夏侯惇路遇吕布部下高顺,高顺抵挡不住 ,败下阵来。高顺阵中曹性暗放冷箭,正中夏侯惇左目 。
夏侯惇大叫一声,以手拔箭 ,看见眼珠也被带出,大呼:“父精母血,岂能丢弃!”遂纳眼珠于口而吞下 ,重又抖擞精神,挺枪刺死曹性。
扩展资料:
相关人物:
1、贾诩
贾诩(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 ,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
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 ,献计李傕 、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
官渡之战时 ,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 ,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 ,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 ,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 ,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 ,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
2 、夏侯惇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与吕布军交战时 ,曾一度被擒为人质,又被流矢射瞎左眼。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 ,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 ,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得以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 ,但仍不忘治学 。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 ,至死家无余财。
百度百科——贾诩
百度百科——夏侯惇
一 、故事情节中的对联
章回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大都安排了一些对联,《三国演义》也不例外,虽然还不算多 ,但全书先后也现出了49副 。其中五言以上的就有10副,但是《名联鉴赏词典》和《中国对联大词典》均只收录了其中的关帝宙联。
甲、主联十副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大的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关羽义绝 ,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合称为“三绝” 。下面所述的10副对联 ,正是为塑造这三个典型人物服务的。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搜围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 、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 ,备下乌牛白马祭祀等项,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对联为宗旨 ,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其大意是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 ,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 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 ”自对“救固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 ” ,都很工稳。
从第1回桃田结义到第83回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讨伐东吴,作者用了将近三之二的篇幅来写三人的忠义史,刻画三人的江湖义气 ,呼应这副励志联 。刘 、关、张为了遵循所立宗旨,纵然牺牲生命和事业也在所不惜,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 ,至死不渝。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 ,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 ,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后人题此联于庙前。其大意是:红色的面容显示了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 ,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 ,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丑行。此联的对仗于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 、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 ,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联语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 ,令人回味无穷 。
这副对联大力称颂关羽的忠肝义胆。诵读联文,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消息后,即挂印封金 ,保护着甘、糜二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 ,斩六将,径往河北投奔刘备,一路上关羽礼敬二位皇嫂 ,每晚常在灯下凭几看书等一系列情景。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 。刘 、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 ,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 ,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 ,干仄极不和谐 。
书中在这副对联出现前后,多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这一志向。第36回回末,徐庶入草庐见诸葛亮 ,告之已报他推荐给刘备一事。诸葛亮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 。第38回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 ,他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刘备听罢 ,失望已极,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说完已是泪满衣襟。诸葛亮见刘备“其意甚诚” ,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 ”第二天动身时又对三弟诸葛均说,因感刘备“三顾之思”,自己才“不容不出 。”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此联出自第36回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拜徐庶为军师 ,曹仁领大军进攻新野,徐庶辅佐刘备使得曹军三战皆北,败回许昌。曹操用程昱计骗走锋庶 ,徐庶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时,徐庶以此联应答 。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联对仗工稳,“驽马 ”“寒鸦”形名偏正词组对,“麒麟”“鸾凤 ”并列词组对。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 ,曹操命夏侯(忄享)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 ,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 。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夏侯(忄享)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5 、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 。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 ,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 ,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 ,对答如流。此联是诸葛亮回击程德抠说自己:“为儒者所笑”而对“小人之儒”的描画 。其大意是:小人之儒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此联出自第44回智激周瑜中。周瑜本来主战,却故意装作主降 ,鲁肃信以为真而与之争论。诸葛亮早看穿了周瑜心思,也故意说主降,并说曹操之所以大军甫征 ,目的之一就是要取江东二美人大乔和小乔 。曹操本是好色之徒,而二乔国色天香,是那么美!诸葛用此联来形容她俩的容貌。其大意是:简直是太美了!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降落沙洲;月见了躲进云层 ,花见了含羞低头。周瑜听罢,大骂曹操欺人太甚,方说出本意 。并希望诸葛亮助一臂之力 ,共破曹贼。
③伏路把关饶于敬 临江水战有用郎
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周瑜因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便请其兄诸葛瑾劝其弃刘备而事东吴 ,结果未成。周瑜转恨诸葛亮,存心欲诛杀之,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 。诸葛亮欣然领诺 ,转而假托江南童谣而口占了上联,来激将周瑜。其大意是:鲁肃等人只能伏路把关而不能水战;周瑜只堪临江水战而不能陆战。周瑜被激怒,更自领军去断操粮遭 。诸葛亮笑而阻之 ,操贼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有备。周瑜播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 ”
④准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番饵以钓整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 。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 ,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 ,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 ,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 。行至巴丘 ,上流又有刘封 、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窜弓射猛虎 安排香饵钓鳌鱼 总之 ,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下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 。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 ,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 。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 、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 ,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 。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 ”。榔虑密告曹操 ,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 ,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 。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本书作者为了尊刘贬曹,竟然未给曹操安排一副像样的对联 ,即使是外人对他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也不是对联。而是排偶句 。其实 ,历史上的曹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为人熟知的诗人、文学家。而并不怎么会吟诗咏联的诸葛亮及刘、关 、张等人 ,却给他们安排了6副之多,加上外人评价他们的3副,共为9副 ,爱憎何其分明也!
乙、辅联四类
四言以下的短联,由于和上下文结合较为紧密,往往不被当作对联 ,其实不该如此。本书故事情节中的39副短联大致可以分为论人、叙事 、抒怀,明理四大类 。
1、论人:例如第9回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第21回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 ,腹有良谋”;第36回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第45回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第57回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第64回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 ,忘恩背义 ”;第80回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2、叙事:例如第7回蔡瑁 、第31回袁绍、第73回吕常均说过“兵临城下,将壕边”;第13回左右说“枪刀映日 ,金鼓震天 ”;第20回董承称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第28回土人说张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第42回曹操说“故鱼人海 ,纵虎归山 ”;第40回蒯越说“外患未宁,内忧将作”;第65回李恢说马超“四海难容,一身无主”;第116回钟会说“逢山开路 ,遇水叠桥 ”。
3、抒怀:例如第2回王允说“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说“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第56回曹操说“春夏读书 ,秋冬狩猎”;第101回诸葛亮说“扫清奸党,恢复中原 ” 。
4 、明理:例如第60回刘备说·膏山不老,绿水长存”;第70回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79回曹丕说“情虽兄弟 ,义同君臣 ”,第95回司马懿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二、简洁刻画下的对联
书中在刻画入物、烘托环境时 ,常常应用短小精悍的对联,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种对联亦未见有人提及,其原因与上文所述的情节中的短联类似 。本书此类对联约有71副 ,长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为人物外貌 、内质、动作和外部环境四类。
1、外貌:例如第1回写刘备“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写关羽“丹风眼,卧蚕眉 ”;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第10回写马超“虎体蕴臂 ,彪腹狼腰”;第15回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第38回写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53回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第57回写庞统“浓眉掀鼻 ,黑面短髯 ”。
2、内质:例如第一回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第8回写孙策“招贤纳土,屈已待人”;第58回写西凉兵“人人勇建 ,个个英雄”,第117回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 、下察地理 ”。
3、动作:例如第5回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第20回写关羽“剔起卧蚕眉 ,睁开丹凤眼”;第41回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 ”;第42回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第55回写东吴军“势如飞马 ,疾似流星”;第7l回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 ,如飘瑞雪 ”;第87回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第9l回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
4、环境:例如第37回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写景色“山如玉簇 ,林似银妆”;第41回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第69回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 ” ,第9l回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第102回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 回写蜀军“地雷不震 ,火器无功”;第116回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
章回小说在篇章结构上的对联可分为回目联 、回尾联和插入联三大类 。
1、回目联:全书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联 ,包括89副七言联和31 副八言联。其作用在于标明章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对联主要讲求对仗 ,不大考虑平仄,因此,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的占绝大多数,两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较少 。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者如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垦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
2、回尾联:全书各章回尾除了第l回是七盲绝句 ,第120回是七言古风 、第4、6、12,13 、16、48等六回是两句七言诗外,其余112回均是一副七言联。这些诗联 ,都用“正是”二字引出 。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 ,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第2回“欧除君侧宵人乱 。须听朝中智士谋 ”引出曹操对何进的一番话语;第3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 危。”既总结上文丁原被吕布杀害 ,又引出下文袁绍寓京回冀州;第27回“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既总结上文沿途六将被关羽斩杀又引出下文夏侯(忄享)一彪人马赶来,还呼应回目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100 回“棋逢敌手难相胜 ,将遇良才不敢骄”就是对本回诸葛亮用减兵添灶法瞒过司马懿安全退兵汉中的感叹。
3、插入联: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一副对联,或评点 、或感慨、或褒、或贬;也用“正是”引出 ,全书共有2副:第16回辕门射戟,在吕布搭箭扯弓后,插入“弓开如秋月行天 ,箭去似流星落地 ”赞扬吕布身强力壮,射拄神奇;第42回大闹长坂桥中,在夏侯杰被张飞喊声惊得肝胆碎裂 ,倒撞于马下,曹操全军回身逃跑后,插入“黄口孺子 ,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称颂张飞的英雄气概 。
关于“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路守]投稿,不代表易网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bb4.com/cshi/202508-555.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易网号的签约作者“路守”!
希望本篇文章《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易网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国演义十八回概括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问题一:三...